作者:文|陶俊杰
“吸引100億美元海外基金,建設20條芯片生產線,打造中國硅谷。”VC馬啟元的建議被斥為“癡人說夢”。此話雖“癡”,所言卻非皆“夢”。由國家投資驅動的芯片制造業表現不佳,風險資本的引入從微觀層面可以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從中觀層面可以整合行業資源,從宏觀層面上也符合國家“十一五規劃”大力發展芯片業的政策導向。
很長一段時期,芯片制造業都由國家投資推動。以“908”工程華晶項目為例,從生產線啟動到建成共耗時七年,而芯片制造工藝的更新周期為兩年。因此,這條生產線甫一建成就已落后,業界公認“908”工程是個失敗典型。“909”工程華虹NEC項目也面臨同樣困局。
而由風險投資托起的中芯國際則是另一番景象。自2001年成立起,中芯國際先后進行了兩輪融資,獲得了包括NEA、Oak、Doll、SVB等國際主流風險投資商青睞,發展迅猛。根據Gartner統計,中芯國際已躍居為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廠,成為中國芯片業的制高點。
風投的介入會優化投資項目的選擇,同時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如果能夠引入國外基金,他們的行業經驗和資源整合能力還將給企業帶來巨大助力。國家也提出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300億美元引導芯片業發展。
馬啟元的另一個身份是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和信息產業部的海外顧問,他在第八屆中國風險投資論壇上說出這番驚世駭俗的話應該是向VC傳達來自政府的意愿,同時他還透露政府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也將出臺。
如果說當年由政府投資芯片產業,是由于我們落后太多,除了政府無人能夠承擔投資風險的話,那么在當前全球芯片產業轉移中國的大背景下,由國際風險投資來加入國內芯片業投資就勢在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