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日前公布了2006年季度業績,收入89億美元,營業收入17億美元,凈利潤13億美元,每股收益(EPS)23美分。如果不計算員工股票期權報酬成本,英特爾公司季度營業收入21億美元,凈收益16億美元,每股收益27美分。
2006年一季度毛利增長55.1%,比一月份預期的59%(上下浮動幾個百分點)降低了幾個百分點。毛利減少的原因是微處理器的收入減少,而庫存的增加。由于與收入和利潤相關的支出減少,與一月份33億美元的預期相比,一季度的費用支出(包括研發、管理以及行政費用)減少為32億美元。有效稅率為27.5%,低于一月份預期的32%。在低稅率地區利潤增加,而在美國境外的研發費用稅收減免額度增加是導致一季度有效稅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這兩個因素還帶來了每股近1.4美分的收益。
英特爾表示,其主要產品銷售情況不容樂觀:微處理器總發貨量減少,平均售價(ASP)微降;芯片組、主板和閃存的出貨量下降;面向蜂窩電話和PDA等產品的應用處理器的出貨量下降。
亞太、美洲和歐洲等地區的后續收益低于公司預期,而受筆記本市場需求的持續強勁拉動,季度英特爾在日本實現利潤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英特爾表示,預計2006年第二季度收入在80億美元至86億美元之間,仍低于正常的季節性模式。英特爾公司認為,在近的幾個季度中,個人電腦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導致客戶庫存超過常規水平,短期需求受到限制。
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巨頭,英特爾此次發布的季度財報似乎也反映了整個市場的低迷,處理器、芯片、閃存等出貨量的大幅減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應證了華爾街關于全球半導體產業前景堪憂的言論。
處理器出貨量銳減,半導體產業陷入低迷?
更新時間: 2006-04-21 17:37:1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