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東軟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了主題為“超越技術,盡融其中”的2006年經營業務與策略媒體溝通會,東軟股份總裁王勇峰和副總裁兼運營總監盧朝霞率領東軟股份所有國內行業線領軍人物整體亮相。會上,東軟對過去15年中在行業解決方案市場上的發展進行全面總結,并認為未來5年內中國行業解決方案市場將迎來更加理性和成熟的高速發展時期。
2006年是東軟成立15周年,也是東軟股份作為中國首家軟件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上市1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其系統地總結了東軟在行業解決方案領域的發展歷程和成功,并歸結為“超越技術,盡融其中”的會議主題。東軟認為,過去15年是中國軟件產業與其他產業相融合的15年,是軟件技術與行業應用相融合的15年。沒有融合就沒有中國軟件產業的高速發展,沒有融合也不可能有中國信息化建設的成就。
作為中國的軟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東軟以自身15年的發展與實踐來佐證“融合”的主題。在過去的15年中,東軟成功地將軟件技術應用到中國的電信、電力、社保、企業、教育、醫療、稅務、金融證券、交通、電子政務、煙草等10多個行業領域,開發出60多個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中國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東軟在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也隨著中國政府和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高速成長而提高。如今,東軟在國內擁有8000多家大型客戶,在電信、社保、電力、煙草、教育、網絡安全等領域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位居前列。
同時,東軟又將軟件技術與硬件設備制造進行融合,有利地推動了中國嵌入式軟件產業的發展。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東軟利用自身在嵌入式軟件領域的技術優勢,成功地進入數字化醫療設備、網絡防火墻、汽車電子、網絡家電等軟件與硬件一體化的數字產品開發和制造中,不僅成功研制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T機、磁共振、數字X線機、網絡防火墻等產品,還在汽車電子系統、手機、DVD等領域為國際合作伙伴開發軟件,形成了東軟高速成長的兩大產業——數字醫療系統和國際軟件外包產業。近5年來,東軟醫療繼續保持了近30%復合增長率的增長;2005年,東軟的國際軟件外包增長了90%。東軟也因此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中國軟件產業規模化、國際化的發展之路。
東軟股份副總裁兼運營總監盧朝霞教授在總結過去15年的發展時強調,東軟為了與國家基礎設施信息化建設的不斷融合,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并為中國的信息化建設和行業客戶做了大量的投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東軟以客戶為中心,全面構造了面向客戶的組織體系。東軟在全國建立了8個大區,在40多個城市建立了技術支持中心與服務網絡,在沈陽、大連、成都、南海等地建立了四個IT人才培養基地,總投資超過10億元;第二,東軟15年不斷加強新技術和基礎研究的投入,每年將營業額的10%投入到未來客戶發展所需要的技術研發之中,形成了東軟完整的解決方案技術架構NEUSA,這個技術架構不僅融合東軟的技術,客戶的業務知識,同時還融入了東軟合作伙伴的技術、產品與經驗,從而為東軟快速構造客戶所需要的解決方案提供保證;第三,東軟為獲得客戶的滿意度提高,不斷地進行學習和培訓。東軟建立了一個整套的培訓系統和評價體系,在方向、深度、廣度、領域以及整體的愿景上來構造團隊的領導力、技術能力、方法學、溝通能力和解決方案領域的知識。東軟有一個TCOE計劃,通過對員工的發展,對方法學的發展,建立更好客戶的關系,終達到東軟與客戶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局面。
會上,盧朝霞還向媒體發布了2006年和未來5年東軟股份公司的經營策略。盧朝霞表示,2006年,東軟股份將繼續堅持發展以軟件和服務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業務;繼續以較高的速度擴大國際和國內市場份額;要加強面向未來的研發投入和NeuSA的不斷完善,大幅度提高技術體系對公司業務發展的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內部綜合管理能力,加強國際化、實用型人力資源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創造與客戶、合作伙伴和諧共贏的生態環境,實現公司健康持續的發展。
東軟股份總裁王勇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2006年是國家“十一五”計劃的年,也是我國第二輪信息化建設的開局年,國家確立的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將為中國軟件產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王勇峰認為,未來5年中,隨著中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的電子政府將走向務實,大企業的IT應用將更加系統而全面,中小企業的信息化開始逐漸升溫,同時數字奧運和3G時代的啟動,中國即將迎來新一輪IT投資和建設高潮。根據計世咨詢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未來5年中,中國在IT與服務方面的投入將達到2.3萬億元人民幣。巨大的市場空間,與行業高度的融合能力為東軟未來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