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成都國際軟洽會新增的“國際資本與軟件產業投資論壇”,吸引了來自四川的數十家技術型企業。
“我們公司離會展中心只有2公里,會后你們來參觀一下吧,談得好今天晚上我們就可以簽。”這是臺下成都一家做網絡電視的公司性急地向“老師”們發出的邀請———見此,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合伙人林和平、匯豐直接投資(亞洲)有限公司董事梁耀雄、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簡裕良等投資界大腕發出了會心的笑。
跨國熱錢來蓉逐利
“目前是IT企業的融資機會。”熟悉投資銀行業的清科創投總裁倪正東透露,國際風險投資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為7億美元,到2005年就猛增到40.67億美元,投資了230個項目,62%集中在IT領域。
曾投資盛大網絡的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掌控逾10億美元,其合伙人林和平是第2次到成都。他透露,軟銀在中國投資了35個項目,其中5個準備上市。此次來蓉,林和平欲尋規模較大的企業投資,單一項目投資在1000萬到3000萬美元之間。他判斷,下一個“盛大”有可能產生在手機增值服務和博客等行業。
初創企業渴盼“天使”
但事實上,國際風險基金入川卻并不順利。清科創投總裁倪正東稱,去年獲得國際風險投資基金進駐的項目,北京有70個,上海為44個,四川僅有2家。這一反差令人深思。對此,成都高新區創新中心主任林濤博士稱,這兩年成都向國際基金推薦了很多項目,但就是拿不下來。原因是成都企業規模普遍偏小。
成都邁普集團總裁花欣透露,邁普將成立專門的天使型投資基金,重點投資初創期的成都軟件企業,并提供人才培養、市場拓展、訂單獲取、軟件工程管理、品牌支持等公共服務。林和平也稱,軟銀在投資成都時,會考慮和初創型投資服務基金配合。
“成都可照抄班加羅爾”
成都與印度的合作無疑是本次軟洽會熱的話題。印度代表團中有一位重量級人物———印度軟件工程研究院院長、印中貿易聯盟主席、印中軟件協會主席崔杰士。目睹了成都軟件業發展的崔杰士開門見山地說,根據成都與班加羅爾簽署的《友好合作關系城市備忘錄》,成都可以完全可以把班市的發展模式搬到蓉城來。“印度有個很好的經驗成都可以學習,大學生都在早期進入實踐,可以加強軟件行業的力量”,崔杰士說,可以讓成都高校學生在大三、大四時進入軟件基地,讓他們參與到企業項目中,在印度軟件公司教授下增強動手能力。他就打算每年送100名成都學生到印度培訓。
軟件業變“硬”得靠人
“成都發展軟件業重要的配套環境是人,其他的優惠條件都是次要的。”昨天,東軟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積仁在軟洽會上直抒胸臆。他透露,東軟目前正在都江堰備建可培養8000到1萬人的IT學院。
劉積仁舉例說,一家國外企業想節省3000萬美元/年的費用到成都尋外包開發,那么成都接單的企業就需要1000人的軟件工程師。而目前在成都,上百人規模的軟件外包企業就算大的了。劉積仁還提出,政府對軟件企業有大量資金直接扶持,在某種程度上反而可能降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些資金的用處,就是用于區域人力資源的系統培養。”
“中國制造”應變“中國創造”
全球第三大軟件巨頭德國SAP剛在蓉設下研發中心,SAP中國研究院院長芮祥麟在軟洽會上提出,要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而這一變化需要軟件業作出更多的自主創新。“現在只有0.03%的中國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真讓人毛骨悚然。”“現在已經不是比爾·蓋茨創業的時代了,幾個年輕人憑一臺電腦在車庫里寫軟件很難做大。因為軟件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工業化和全球化,其生命周期和汽車業驚人相似。”芮祥麟認為,軟件業要向汽車業學習,如汽車零部件互換一樣,可任意搭配形成軟件模塊化。
數十億國際資本欲挺成都軟件打造IT領域
更新時間: 2006-04-08 13:02:3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