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金融業的信息化升級,國產軟件和微軟在銀行系統的競爭日趨激烈,在大型銀行軟件替換中誰能成為的勝者尚未可知。
中國銀行業于今年全面開放,以IT系統支持的客戶服務能力在銀行“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轉變中扮演了關鍵性角色。“但是,目前銀行業務拓展和創新與原有前端IT系統匹配不盡合理,影響了前端客戶服務的響應速度和業務處理效率。”賽迪顧問計算機與軟件咨詢事業部總經理陸渝說。
據陸渝介紹,銀行營業網點現有操作系統的問題和局限性日益突出,基層營業網點的網絡改造、系統改造已經成為各銀行業務發展的重中之重。
賽迪顧問報告顯示,網點操作系統移植已經得到中國銀行用戶的普遍關注,40%的銀行有明確移植打算(含正在移植的銀行用戶),不確定是否進行移植的銀行占42.1%,只有17.9%的銀行用戶表示短期內不考慮系統移植。
銀行業信息化升級為軟件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也加劇了中外軟件業的競爭。美國權威調查機構IDC報告顯示,去年,由于政府采購的巨大蛋糕,大型銀行操作系統的替換等,中國國產軟件Linux市場取得了穩健增長,市場收入達到1180萬美元,較前一年增長了27.1%。
然而,國產軟件Linux是否能夠在這輪銀行業軟件大戰中終戰勝微軟還是未知數。根據賽迪顧問的調研報告,銀行網點操作系統移植到Linux平臺的成本比移植到Windows平臺高出約21%,而移植到Windows平臺所帶來的應用價值綜合指數則高出Linux平臺約12%。
“高風險成為制約銀行前端操作系統移植到Linux平臺的主要因素,”陸渝說。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政府采購的實施,Linux整個產業鏈更加趨近成熟,Linux服務器已在高端行業站穩腳跟,其桌面正逐漸擺脫被盜版Windows替換的命運,而被真正使用起來。
不過,IDC報告認為,這一國產軟件要真正迎來爆炸式增長還需要時間,很多因素在阻礙著它的發展,比如人才缺乏,用戶的認可和信任等。
為增強競爭力,國產軟件廠商正積極開展合作。去年,中標軟件和美國網威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創開源和美國拓林思確立了聯盟關系。
IDC認為廠商間更深層次的聯盟合作都很可能在今年中出現,“政府采購的蛋糕已經所剩不多,這將是充分考驗國內Linux廠商‘造血’能力的一年。”
國產軟件與微軟爭奪中國銀行業大單
更新時間: 2006-04-13 08:57:2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