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業究竟誰執牛耳?中國軟件業自主創新程度究竟如何?誰對中國軟件產業發展貢獻?
6月22日,美麗的渤海之濱大連,由《21世紀經濟報道》與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以下簡稱“中國軟交會)聯手打造的“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將在此正式發布。而上述業界的懸念,也將隨之暫時落定。
4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與中國軟交會組委會在北京簽訂框架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發起主辦“首屆中國軟件自主創新論壇暨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此次活動將以“自主創新”為主題,探討中國軟件業自主創新的路徑選擇,鼓勵更多中國軟件企業參與自主創新。
以“自主創新”為主題為中國軟件業的整體狀況進行摸底和梳理,這在業界還是次。兩家發起方代表在簽約儀式上表示,自主創新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特征,為此,“中國軟件自主創新論壇暨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以后亦將每年舉辦一次。
事實上,正如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今年初撰文指出的:隨著18號文和47號文的各種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國產軟件業已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但是,“產業和企業的規模偏小”和“關鍵核心技術缺乏”仍是國產軟件無法在短期內跨越的鴻溝。
而此時的國際軟件巨頭已基本在國內完成戰略布局,成為國產軟件商不能忽略的勁敵。
以政府采購比例來看,按照信息產業部公布的數據,2004年省級政府采購辦公軟件共花費25000萬元,其中用于購買國產軟件的只有6120萬元,僅占總經費的24%。
在大連市副市長戴玉林看來,“沒有自主健全的軟件產業鏈,使得大量利潤流入外國企業,這是嚴重制約我國軟件產業拓展空間的主因。”
因此,作為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先導產業,“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軟件業的關鍵詞。
據了解,“中國軟件自主創新論壇暨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將設立“自主創新產品獎”、“自主創新企業獎”、“自主創新企業家獎”和“特別貢獻獎”等獎項。
為了使排行榜更加權威,主辦方引入了IDC等多家國際權威中介機構參與相關評選指標的設定,而評選過程則包括企業自薦、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多個環節,力圖權威性和公正性。
作為的軟件交易會,中國軟交會由商務部、信息產業部、教育部、東北振興辦、科技部、國務院信息辦、中國貿促會、遼寧省政府共同主辦,迄今已在大連成功舉辦三屆。今年的中國軟交會也將于6月22日開幕。
作為軟交會的承辦方,一直被稱為“中國的班加羅爾”的大連,正試圖重新定義人們印象中的“大連模式”——眾所周知的,以前的“大連模式”幾乎是“軟件外包出口”的代名詞。
“大連走‘外包’這個國際化發展道路是正確的決策,能夠在8年時間里突破百億大關是一個標志。”大連市信息產業局副局長靳國衛透露,2005年,大連市軟件產業銷售收入已突破100億元,相較于8年前大連剛剛起步的軟件產業銷售收入增長了近50倍。
而在他看來,以國際化和自主創新并舉為方針的“大連模式”,已經成功地通過出口外包這個突破口,完成了產業發展中為關鍵的前期積累任務(包括技術積累、人才積累與資金積累),而如何在此基礎上持續快速地發展,“顯而易見的,自主創新將是一個核心推動器”。
出席此次簽約儀式的21世紀報系發行人沈顥則認為,作為中國商業報紙的,《21世紀經濟報道》一直都在敏銳觀察商業經濟走向,此次的“中國軟件自主創新論壇暨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其實是作為獨立媒體,站在行業的高度,對整個國產軟件行業的自主創新歷程,所進行的一次相對完整的審視和記錄。
同時,他還表示,這也是21世紀報系在培育獨立論壇品牌所進行的又一次探索。
據悉,“中國軟件自主創新論壇暨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已經得到了國家多個部委的支持,并將派出相關高層出席并發表演講。而“中國軟件自主創新排行榜”現已接受企業報名,報名郵箱為:softrank@vip.sohu.com。
中國軟件業擺擂臺
更新時間: 2006-04-24 14:59:0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