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通用PC已經不再是IT舞臺的主角,嵌入式正在打開一個嶄新的軟件金礦。
重心轉移帶來豐厚回報
“后PC”時代,數字化產品空前繁榮,而嵌入式系統是各類數字化產品的核心。所謂嵌入式系統,是指以應用為中心,整合了計算機軟件、硬件技術和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以“量體裁衣”的方式嵌入到應用系統設備中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它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外圍硬件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用戶的應用程序等4個部分組成。
被譽為“中國互聯網啟蒙者”的美國未來學家尼葛洛龐帝1999年訪華時曾預言,4至5年后嵌入式智能工具將成為繼PC和因特網之后偉大的發明。數據統計,全球嵌入式軟件市場在過去3年間的年均增長超過12.5%,規模已突破500億美元。中國的增長速度更快,賽迪顧問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嵌入式軟件行業2004年收入達748.8億元人民幣(合90億美元),年度漲幅高達149%,占中國軟件行業總銷售收入的31.1%,已經成為中國軟件產業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預計未來3年中國嵌入式軟件產業將保持4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
由于嵌入式軟件巨大的發展前景,近幾年,微軟、甲骨文、IBM、INTEL、AMD等跨國巨頭紛紛加大了對嵌入式軟件的投入,并將業務重心逐漸轉移到嵌入式解決方案上來,而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正在帶來越來越豐厚的回報。
廣泛應用刺激產業發展
現在的嵌入式系統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形式多樣的數字化設備正努力把Internet連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也就是說中國數字化設備的潛在消費者數量將以億為單位
。在3G時代,手持移動終端設備、數字電視、信息家電、網絡電話、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都將是嵌入式軟件的重點應用領域。
中國擁有世界上的家用電子產品消費市場,手機、彩電、VCD等產量和擁有量都居世界,這為嵌入式軟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產業環境。移動通信行業是嵌入式軟件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手機用嵌入式軟件幾乎占到整個嵌入式軟件應用規模的60%。根據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截至2006年1月,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經達到3.99億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30.3部/百人,但這一數字還遠未飽和,預計未來我國移動電話用戶還會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將極大地刺激嵌入式軟件的發展和產業化的進程。
人才短缺阻礙可持續發展
雖然嵌入式被譽為中國軟件業的希望,肩負著重塑中國軟件產業格局和地位的歷史使命,但目前,嵌入式軟件的發展還存在著幾大突出問題,如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薄弱、產業鏈不完善、復合型人才短缺等。其中,人才短缺大大增加了嵌入式軟件生產企業的成本,因此直接關系到未來嵌入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目前,我國嵌入式軟件復合型人才基數小、隊伍不穩定、缺口較大,且資質良莠不齊,開發人員來自不同專業背景,例如自動控制、電子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工程等。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相關的學歷教育、職業教育不完善。
據了解,目前國內開設嵌入式軟件專業的高校僅有寥寥數家,社會培訓機構目前有能力做嵌入式教學的也很少,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人才認定標準和相應的等級考核制度。權威部門統計,我國目前嵌入式軟件人才的缺口每年為15萬人左右,未來隨著“三網融合”不斷提速,3G網絡全面鋪開,這一數字還將成倍增長,很難想象,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嵌入式軟件產業未來將面臨怎樣的危機。
人才缺口催生認證標準
人才的巨大缺口導致嵌入式軟件工程師成為目前市場熱門的職業之一,很多求職者都希望能夠在這一領域大展身手。但由于入門門檻較高,不僅要懂較底層軟件(例如操作系統級、驅動程序級軟件),對軟件專業水平要求也較高(嵌入式系統對軟件設計的時間和空間效率要求較高),而且必須懂得硬件的工作原理,所以非專業IT人員要想切入這一領域,必須經過非常專業的職業培訓和行業熏陶,同時做好隨時充電的準備。
面對這一情況,一些具有敏銳市場洞察力的培訓機構走在了學歷教育的前面。目前,國內家專門針對3G和“三網融合”進行嵌入式軟件工程師培養的人才認證體系已經出爐,IC-MSP(英泰移動通信軟件工程師)專門設立嵌入式軟件開發方向和相關課程,并且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信息產業部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英泰移動通信學院(IMTI)聯合進行人才培養和認證,是目前我國嵌入式領域權威的人才認證體系,為建設我國相關人才的測評標準和考試體系做出積極努力和探索。
隨著人才瓶頸的打破,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隨時隨地接入Internet的新時代會隨之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