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在政府推動下起步
IPv6是為了解決INTERNET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嶄新問題而誕生的。隨著世界范圍內上網人數的激增以及移動終端、信息家電等對“始終在線”的需要,每臺聯網的設備都需要的IP地址。而目前基于IPv4協議的INTERNET多只能支持32位地址(約40億個地址),且由于分配這些地址的方法的局限性,可用地址事實上遠少于40億個。
而IPv6協議的出現有望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地址匱乏的問題。與IPv4相比,IPv6將IP地址長度從32位擴展到128位,支持更多級別的地址層次、更多的可尋址節點數以及更簡單的地址自動配置。此外,IPv6支持靈活的報頭格式和可選項,增強了標識流、認證和加密等能力。
得益于各國政府以及設備廠商的大力支持,目前一些主流網絡設備廠商已經能夠提供基于IPv6技術的路由設備、IPv6獨立組網解決方案,多個IPv6實驗網已經在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來。
中國政府也在2003年啟動了“中國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建設,希望用兩年左右的時間,由中國各大電信運營商共同完成基于IPv6技術的核心網絡建設以及國內與國際互聯中心的建設,并實現與國際下一代互聯網的高速連接。中國電信的下一代IP承載網CN2在建設之初也充分考慮了IPv4與IPv6網絡的無縫聯通。
業務體驗促進IPv6商業化
盡管IPv6的實驗網絡建設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啟動,盡管IPv6為建設一個“始終在線”的信息社會提供了豐富的IP地址資源,但是基于IPv6網絡的創新應用目前仍然遠遠落后于網絡建設的步伐。
目前,各國政府都在研究IPv6的創新應用。韓國寬帶普及率全球,家庭網絡已經成為下一步的網絡發展重點。韓國政府的“家庭網絡導航項目”吸引了來自電信、廣播、建筑和電子等領域的公司參與。該項目通過“家庭網絡模型業務”活動來促進各種業務的開發,推動產業發展,核查不同設備和業務之間的兼容性,并且為建立標準和長期發展計劃做準備。
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對IPv6技術應用在RFID電子標簽上做了較多的應用研究,目前已經有很多標記RFID電子標簽的產品進入流通領域。RFID電子標簽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簽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點,其規模應用將給零售、物流等產業帶來革命性變化。
此外,IPv6技術將為移動通信帶來全新的體驗:采用IPv6之后,網絡地址翻譯(NAT)將不再需要,將使移動IPv6的部署更加簡單直接;IP地址的充裕,使得電信運營商提供真正意義上的端到端的對等通信服務成為可能,這對于第三代網絡通信和下一代互聯網之間的無縫連接至關重要。
隨著中國CNGI項目的不斷深入以及各大運營商下一代IP承載網的建設紛紛采用IPv6技術,下一代互聯網能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成為下一代互聯網走向規模商用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可以預見,隨著IPv6技術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了解和接受,基于IPv6技術的下一代網絡的應用也會逐漸發展和豐富起來。從歐洲、韓國、日本等國家的經驗來看,IPv6技術的商用過程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和大力支持,以加速從應用創新到產品設備生產、流通等整個產業環節的高效率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