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3COM要么股權重新分配,要么被全盤收購。”近日,據華為3COM內部知情人士透露。不管華為3COM的命運如何,但華為與3Com之間為了爭奪控股權似乎已經產生裂痕,
先是因為2%的話語權股份而進行了秘密爭奪,然后又暴出華為3COM將全部出售給第三家公司的消息,自至,關于華為3COM的股權終分配問題進入了預產期。
控股疑難風生水起
據悉,關于華為3COM的股僅終歸宿問題正在相關負責人進一步研討中,包括有意收購華為3COM的Juniper在內,也正在和華為、3COM等進行相關協商。
華為3Com成立之初,由于華為要解決與思科的知識產權問題,兩家公司還能相安而處。2004年7月,華為與思科以和解告終知識產權官司,但華為3Com又迎來了新的問題。
先是華為3Com的虧損問題。雖然,在3Com公司宣布的2006財年3季度財報中稱,整個2005年華為3Com實現銷售收入4.34億美元,凈收入1600萬美元。但在2004年銷售收入卻為2.62億美元,而且全年凈虧損1500萬美元。同時有相關數據顯示,從2003年11月17日至2005年9月30日,華為3Com累計銷售收入5.66億美元,累計毛利潤2.31億美元(毛利率40.8%),累計凈虧損逾5000萬美元。
對于此虧損,華為相關人員暗示,3Com方面通過無形資產費用分攤,故意把華為3Com做成虧損。不過有業內專業人士稱,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導致華為3Com持續虧損的可能是銷售市場費用過高,責任應歸咎于之前全面掌控華為3Com運營大權的華為。
在華為3Com虧損問題發生的同時,兩家公司在合資公司的股權問題逐漸產生摩擦。在合資合資公司誰做主導者則影響了公司未來的發展走向。公司成立之初,兩家公司約定3Com擁有至多2800萬美元收購額外2%股權的權利,這為3Com終控股華為3Com打下了伏筆。
據悉,去年4月13日3Com就曾通知華為技術公司,有意收購合資公司華為持有的部分股權。而在去年7月,華為公司也對外證實,正就其擁有華為3Com2%的股權與3Com公司進行談判,這被看作是兩家公司對于華為3Com主導權、控制權以及話語權的爭奪。
外界當時一直認為華為對2%的股權無意放棄。去年11月,3Com公司終以28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2%華為3Com股權;收購完成后,3Com持有合資公司51%的股權。按照這個價格,雙方對華為3Com的估價約為14億美元。
雖然華為與3Com分別對外澄清這2%的股權是早就定好的,不過隨著公司的運營,誰也不愿意放棄控股權這個香餑餑,輕易放棄可控股2%的權利,失去對華為3Com的控制,影響今后在市場中的利益。
華為3COM自立新品牌
“今年年初,華為3Com內部就已經開始準備自有新品牌,數據通信產品新品牌已經確定為‘h3c’來取代屬于華為的‘Quidway’。”掌握華為3Com的內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
記者近日了解到,華為與3Com在年初就已經開始出現裂痕。這位知情者稱,當時消息是,華為決定在2006年10月華為3Com成立三周年之前,向3Com出售其持有的全部49%股份。3Com將全資擁有華為3Com,對于華為數據通信部門日前詢問關于合資公司技術細節的問題,華為3Com內部同時已經規定不準透露。
不過原本按照計劃有條不紊進行計劃不知為何于近日突然傳出變化。新近傳出消息稱,華為和3Com擬向全球第二大網絡設備廠商Juniper出售華為3Com,正在談判,初步報價大約為17億美元,該計劃快估計下半年宣布。
對此,華為內部相關人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知情。華為公司新聞發言人傅軍對外的官方回應是,“目前我還沒聽到過類似這樣的消息,所以不便進行任何評論,”而且他補充稱,“華為3Com的發展情況、成長速度等都是令人滿意的,并且我們與3Com的合作也很愉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接受本報采訪時稱:“近華為3COM及其兩個大股東企業的相關新聞很多,而在管理和調整方面如果真要將華為3COM賣掉的意向,那么說明這個合資公司合作不是很成功。”
股權歸宿倍受關注
種種跡象顯示,華為與3Com已經開始各打各的算盤。
今年1月11日,曾力助華為對抗思科并促成華為3Com合資公司的布魯斯·克拉夫林突然宣布“退休”,而聯系華為與3Com的不睦,布魯斯·克拉夫的下臺無不隱含著華為與3Com分手之日的日漸來臨。
據了解,3Com還重申了,在截止到2007年2月的財年季度的盈利計劃,這個計劃就是在扣除重組和攤銷費用之前打破不賠不賺的模式,實現盈利。而其要實現贏利的問題在于,誰掌握華為3Com合資公司的經營。
“如果Juniper真的成功收購華為3Com,那么這不僅是華為3COM股權歸宿更改的問題,全球電信市場還有可能進入新霸主時代。”北京賽迪資訊深電信分析師李輝分析稱。他介紹,Juniper的優勢主要是高端,低端市場沒有什么競爭力,雖然已是全球第二大電信設備供應商,但因為思科有全線產品,因此無法與其競爭。不過在收購華為3Com之后,則無疑可以補充中低端產品線,并且增加在中國市場的實力,與思科進行競爭。
同時有分析者進一步稱如果此并購達成對思科的影響,會形成第二(Juniper)與第三(華為或3Com)聯手,國際市場上將產生Juniper與思科全面競爭;在國內市場則形成Juniper、思科、華為、中興混戰的格局,說不定3Com會還退出中國市場。
對此說法,李輝并不認為3Com將退出中國市場,他認為華為目前除了因為3G遲遲不上市帶來的壓力之外,其他方面好像沒有什么壓力。他認為,對這兩家公司的進一步發展需要進一步關注。
華為3Com股權歸宿將更改 自有品牌已經確定
更新時間: 2006-04-08 13:03:1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