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EMS企業 面對三大難題
1.面臨無鉛化的難題。
內地的SMT、EMS企業對無鉛化普遍準備不足,大部分企業處于等待和初步了解的階段,少部分企業開始做技術準備,而對2006年7月1 日的大限,許多企業不知所措。許多企業都遇到了問題,比如買不到無鉛元器件,比如用有鉛工藝焊接無鉛元器件必然出現質量問題。這些企業普遍技術和資金實力有限,無力進行無鉛技術過渡所必須的探索和實驗,更沒有能力針對本企業產品和工藝設備進行研究,無鉛化可能使內地的一批SMT、EMS企業難以為繼。
2.外來企業的擠壓。內地的SMT、EMS企業面臨來自跨國EMS巨頭、我國臺灣省企業以及印度三個方面的擠壓。
國際EMS巨頭如偉創力、旭電等已經進入中國大陸多年,積累了相當的本地發展經驗,再加上豐富的國際運作能力和強大的資金和技術資源,不僅繼續保持了在電信、計算機領域的統治地位,同時積極向汽車、工業控制、醫療和消費電子領域擴張,并且都加大了在內地市場的投資,內地的SMT、EMS企業根本無力與之競爭;臺灣省電子OEM 和ODM的EMS的轉型也將對內地SMT、EMS企業構成很大的威脅。由于臺灣省的OEM和ODM廠商積累了多年電子產品開發和制造經驗,擁有水平較高的設計和制造工程師,并具有擴展至內地的成熟的供應鏈,他們將從內地和日本OEM廠商那里獲得更多的外包業務。第三是來自印度的威脅亦不可輕視。一方面印度的人力成本比中國還要低,據報道印度一個工人的工資只有中國的65%,這對需要大量人工的電子制造行業來說,無疑有很大的誘惑力;另一方面在EMS服務的IT領域,印度有軟件專業技術人員的優勢,這大大提高了印度的競爭力。可能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訂單會從中國流向印度。
3.發展中的調整。
我國電子工業經過2002年至2004年的快速發展,之后進入調整和相對放緩的階段,中國電子工業正在進入冬天。由于國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進一步上漲,電子信息產品市場需求放緩,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大部分電子企業出現增勢減緩或下降態勢。信息產業部公布的相關數據表明,代表我國電子產業實力的電子百強企業,2005年1月至5月利潤總額只有4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3%,這將使面臨困境的內地SMT、EMS企業雪上加霜。 技術、規模、實力三大弱點限制發展
1.產業規模小。內地SMT領域比較有實力的企業大部分是 ODM/OEM企業,例如華為、聯想、中興等都是從設計到生產再到銷售一條龍運作的企業;另外還有一部分中小型SMT企業,有自己的產品或專門服務領域,但生產線“吃不飽”,于是釋放一部分生產能力對外服務;真正意義上的EMS企業目前規模都比較小,產能和產品配套能力、綜合服務能力都比較低,SMT生產線超過10條的工廠不多,而且大多數設備更新慢,工藝落后,只能從事中低端產品加工。這些小型EMS企業獲得的利潤有限,大部分僅能維持生存,只有少部分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企業能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
2.技術底子薄。大的弱點是技術力量不足,技術人員少且專業水平低。由于我國教育與產業發展長期脫節,學校與企業聯系不緊密,教育體制、觀念和管理落后,在高校普遍存在追求“高精尖”、“重學輕術”、重設計輕工藝等觀念,導致一方面大量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許多企業招聘不到需要的人才,SMT就是典型的行業。據業內專家估計,在內地中小型SMT、EMS企業工作的技術人員,本科以上的不多,特別是重點、高校的很少;同時這些大專層次的技術人員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專業轉行來的,專業基礎不足,更談不上有系統的SMT專業訓練。更為嚴竣的現實是目前我國缺乏正常的人才流動和培養機制,導致大部分企業不愿意在技術教育和人才培訓上投入資金和人力,使數量有限的普通技術人員很難得到提升。大部分SMT、 EMS的技術人員只能在工作中邊干邊學,而目前企業的狀況根本不容許他們有很多學習時間和條件。
3.贏利環節少。由于產業規模小、技術底子薄,導致內地EMS企業大部分都是來料加工模式。由于技術力量不足,既沒有能力在前端設計中為OEM提供服務,也缺乏設備和技術在后端的檢測、調試中創造價值,同時由于規模小、物流管理還很落后,很難在元器件、材料采購供應鏈中獲得利潤,因此內地企業的贏利環節只能是來料加工,運作模式基本是限度利用低廉的人力成本,拼設備、拼工作時間,低廉的加工費,進行需要大量手工操作的低端產品的制造。而這種單純的加工,在同行競爭激烈和OEM廠商降價的雙重壓力下,利潤必然越來越少,日子肯定越來越不好過。 內地EMS企業仍有相當發展空間
經濟的發展總是危機和機遇同在、壓力與希望并存。內地的SMT、 EMS企業仍然有相當的發展空間和機遇。能否確定自己的位置,找到正確的方向,抓住機遇,是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機會首先來自行業本身。EMS是電子制造業潛力的行業之一,據Dataquest預測,EMS市場規模將從1999年的580億美元,增長到 2005年的2030億美元,CAGR(復合年增長率)達28.5%,相比之下,同期電子設備的CAGR僅僅有9.1%。在全球財富500強中,國際EMS巨頭的排名近年連續上升。整個蛋糕做大了,每一塊的份量也不會少,內地的SMT、EMS企業應該也能在行業的發展中獲得自己的份額。
其次,EMS行業內的競爭格局對內地SMT、EMS企業影響并不大。大型EMS提供商現在正忙于并購、整合,擴展新領域的力度將會削弱;同時,很多OEM廠商在小批量、要求快速反應的訂單上更青睞中小型EMS 企業;明顯的地理優勢和成本優勢也會給本土的EMS企業帶來相當的空間,全球主要的電子OEM都在我國設有機構,我國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和政策性利好,使得中國的EMS具有天時、地利的優勢;再加上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進展形成的凝聚力和科學發展觀,也會對產業的發展提供人和的保證。這些都為內地的SMT、EMS企業發展提供了相當的空間。
第三,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盡管國際電子產業增長放緩,但我國仍然是世界上增長快的國家。同時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和不同行業對電子制造的需求差別很大,各有不同的特點,這些差別和特點中可能蘊含著新的商機和利潤增長空間,對此,內地的SMT、EMS企業應該有發言權。
第四,現在全球500強的電子OEM都已經進入我國,第二方陣的OEM 也在試圖或已經進入,第三方陣的正在尋找進入途徑。對于這些尚未進入的第二、第三方陣的外來電子OEM來說,與我國的EMS企業合作,應該是他們進入中國的和捷徑。而他們所帶來的資金、技術、國際化的運作經驗和新觀念,對處于發展階段的內地SMT、EMS企業都是機遇。 專家觀點 走對才有出路
盡管內地的SMT、EMS企業現在所處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非常嚴峻,但絕不是沒有出路,更不是沒有活路。所有的國際大企業都經歷過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過程。但是內地企業如果不及時更新觀念、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合作共贏和提升企業素質,前景可能是渺茫的。走對路才有出路,這是一句直白的至理名言。
1.提高企業人員素質,加大技術培訓的投入力度。現在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期,鹿死誰手,關鍵是要看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對內地的SMT、EMS企業而言,綜合實力的關鍵是人。企業既需要高素質的、掌握新技術的管理和技術人才,也需要高素質的技術藍領。企業可以通過獵頭挖高層人才,但是企業成功不是少數精英決定的。把握,效率的還要靠企業的教育培訓投入。目前是EMS企業教育投資關鍵時期,將得到的回報。
2.擴展服務領域。其實制造并不是簡單的加工裝配,實際上是從產品的設計、零部件的設計到新產品的開發,再到大規模制造的一個過程,其中還包含物流及其他服務等等。從電子產業的發展趨勢看,許多OEM廠商為發展核心競爭力,將更多的業務外包給EMS廠商,同時也把更多的責任和機遇賦予了EMS。EMS廠商不僅要制造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還要提供物流等供應鏈服務、參與前端設計、更多地負責采購,這些都是我國EMS企業的機遇所在。
3.加強柔性制造。幾乎所有的EMS企業都希望獲得同樣產品的大批量制造訂單,但是現在內地的SMT、EMS越來越難以如愿以償。一方面有前面提到的國際EMS巨頭、我國臺灣省和印度EMS廠商的高壓,另一方面現代人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消費者對千篇一律的產品越來越不認同,迫使OEM廠商增加產品品種規格而減少同一種產品的數量。靠一種產品大規模大批量制造贏利將越來越困難,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的柔性制造將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4.聯合起來力量大。我們不能不承認,目前出現可以與國際EMS 巨頭抗衡的大型企業的機會很少。比較現實的選擇是行業內的合作和聯合,盡管這種合作和聯合實踐起來可能是困難重重,但是在不利形勢下仍然單打獨斗甚至內部爭斗,內地中小型SMT、EMS企業將永無出頭之日。
內地EMS企業困境求生攻略
更新時間: 2006-04-08 13:03:4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