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日前公布2006年季度的業績,收入89億美元,營業收入17億美元,凈利潤13億美元,每股收益(EPS)23美分。若不計算員工股票期權報酬成本,英特爾公司季度營業收入21億美元,凈收益16億美元,每股收益27美分。
英特爾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aul Otellini表示:“由于過去幾個季度的PC市場增速趨緩,我們客戶的芯片出貨量減少,影響了公司上半年的收入。季度,英特爾出貨幾百萬枚65納米雙核處理器,英特爾迅馳雙核移動計算平臺以及面向數字家庭的英特爾歡躍平臺也受到了市場的熱烈歡迎。我們計劃于第三季度推出采用英特爾酷睿微架構的處理器。”
從英特爾的財報數據看,2006年季度毛利增長55.1%,低于一月份預期的59%。毛利減少的原因是微處理器的收入減少,而庫存增加。由于與收入和利潤相關的支出減少,與1月份33億美元的預期相比,季度的費用支出(包括研發、管理以及行政費用)減少為32億美元。
從英特爾的主要產品銷售趨勢看,該季度英特爾微處理器總發貨量減少,平均售價(ASP)微降;芯片組、主板和閃存的出貨量下降;面向蜂窩電話和PDA等產品的應用處理器的出貨量下降。從銷售分布看,英特爾亞太、美洲和歐洲等地區的后續收益低于公司預期,而受筆記本市場需求的持續強勁拉動,季度英特爾在日本實現利潤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部分公司Q1財報“一片紅”,未來市場面臨壓力
英特爾競爭對手AMD之前發布了強勁的2006年季度季報,但同樣預計由于季節性銷售淡季來臨,第二季度銷售表現會比季度輕微下跌。分析師則認為是因為AMD的Fab 36新晶圓廠產量沒有達到預期,而市場需求不能等到設備逐漸磨合。
在通信市場同樣如此,中國通信市場的龍頭股中興通迅本周剛公布季度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看來,2006年季度開了個非常不好的頭。奇怪的是,市場走勢往往與分析師們的預測相反。就在上年年底,各調研公司還紛紛將2006年的預期提升了一到兩個百分點,相信馬上這些公司就會將預期再調低了。
此外,高通也發布了季度財報,手機芯片和技術授權的強勁需求推動其利潤和營收增長34%。高通稱季度凈收入增長至5.93億美元,合每股34美分。高通表示在先前預計的基礎上,不包括投資項目在內比如職工優先認股費用,公司每股收益41美分,達到先前分析師的平均預測。由此,高通調高2006年財報預測,先前預計每股收益1.43至1.47美元,現在預計每股收益1.53至1.57美元。另外,它還將先前預計的2006年總營收額67億至71億美元調高至71億至74億美元。
而看消費電子市場,日本富士通日前抬高利潤預測,截止于3月的2005會計年度,該公司凈利潤有望超出目標36%,主要是因為硬盤、半導體和手機的銷售情況好于預期。韓國海力士半導體(Hynix Semiconductor)首季度銷售額達15.3億美元,比上季度下滑了18%;該公司將其歸咎于美韓之間的競爭加劇,此外,占其主要份額的DRAM和NAND閃存平均銷售價格下滑許多。
英特爾2006年第二季度展望
英特爾預計第二季度銷售額在80億美元至86億美元之間,低于正常的季節性模式。英特爾認為,在近的幾個季度中,個人電腦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導致客戶庫存超過常規水平,短期需求受到限制。
公司預計毛利潤為49%,上下浮動幾個百分點(如不計近1%的股票補償費用,為50%,上下浮動幾個百分點),這樣較季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整體產品組合中低利潤產品的比例升高,同時微處理器成本看漲、平均銷售價格(ASP)走跌。此外,英特爾在第二季度的資本支出(研發、管理與行政)在30億美元至3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