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大半年的諸多風波之后,海信入主科龍一事終于塵埃落定。4月24日,科龍電器(000921)發布公告表示,海信集團以6.8億元取得科龍26.43%股份,終完成對格林柯爾持有的科龍股份的收購。
此項轉讓價格比原先的9億元少了2.2億元。其公告顯示,由政府、轉讓雙方、法院、工商聯組成的工作小組已開始辦理的過戶手續,股權過戶手續計劃在5月1日前正式完成。
“6.8億元的價格和預想中的一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從順德市政府的角度來說,目前主要的不是價格問題,而是希望海信早點接收科龍,早點解決問題。
另一部分的錢,即6.8億元與9億元之間差額的2.2億元,將從前科龍董事長顧雛軍手中追回給科龍。
“這是一個雙贏的合作交易。”東方證券分析師張小嘎向本報記者分析說,海信做白家電經歷了較大的波折,入主科龍以后,可以將白家電業務整合到科龍方面來,自己主要做好黑家電業務。張小嘎認為,科龍能得到三方面的好處:,海信為時下資金缺乏的科龍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從而保證其能正常經營下去。第二,海信為科龍帶來了白家電資產整合的機會。海信會把集團的空調資產和約占上市公司總資產10%的冰箱業務注入到科龍。第三,海信入主科龍以后,由顧雛軍帶來的扭曲關系將得以理順,從而調動科龍上下的積極性。
也有專業人士對此表示了擔憂:海信入主科龍表面上是做大了,但也可能存在盲目多元化和盲目做大的風險。該人士認為,科龍和海信分屬于白家電和黑家電業,而兩個企業的文化也各不相同。如果海信處理不當,就可能會產生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張小嘎認為,海信現在入主科龍,其資金風險上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因為它以代銷的方式控制了科龍的現金流,但在企業文化等軟因素上如何發揮協同效應是個潛在風險。而目前海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把自己的白家電資產整合到科龍公司里。
他分析說,集團的空調資產注入到科龍電器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可以通過參與科龍的股改,把資產注入作為對價的方式來進行,但由于許多流通股股東深度套牢在科龍電器,恐怕其股股改不會容易通過。通過向大股東增發也有可能性。而上市公司海信電器的冰箱業務恐怕難以在短期內劃入到科龍電器。重要的是,科龍產品的銷售旺季即將來臨,現在能否在旺季賺到錢才為關鍵。
有業內人士表示,海信此番收購成功,均衡了海信產品南北市場的布局,增強它在國內外的競爭力,并可能引發中國家電市場更加激烈的競爭。
海信入主科龍仍藏風險
更新時間: 2006-04-27 08:46:0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