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國吸引的大部分風險投資來自于芯片行業,但芯片企業的公開招股并不算成功。不過,風險投資者仍然看好中國芯片行業。iGlobe公司合伙人Soo Boon Koh表示:“到目前為止,在公開招股中大獲成功的中國公司大多屬于互聯網行業,而不是芯片企業。但未來五到十年內,這一局面將發生變化。”
過去幾年里,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芯片行業飛速發展。隨著多家晶圓工廠的成立,中國的芯片封裝、測試和包裝行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到目前為止,中國已有400到600家無工廠芯片設計公司,它們是風險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不過,風險投資者要想從中找到投資目標需要時間。為了減少投資評估所需時間,風險投資者更傾向于投資“海歸”,也就是有在國外生活經歷的中國高管和工程師創辦的新興公司,他們認為這樣的公司更容易獲得成功。
中信資本董事總經理王方路表示,風險投資者投資中國芯片行業時仍然十分謹慎,他們需要確認“海歸”企業高管是否真的具有管理經驗。他說:“有些時候,‘海歸’的所謂管理經驗只適用于很小的范圍,而本土人才卻有能力掌管一個由數百人組成的大部門,他們的經驗并非學自硅谷或紐約。從這一角度來看,那些有著MBA學位的‘海歸’人員并不一定都有真正的管理經驗。”
Amadeus資本公司風險投資者沙塔努·巴維特(Shantanu Bhagwat)認為,印度政府已經發出了將啟動本土芯片供應鏈的信號,因此印度也是一個值得投資者關注的市場。他說:“同中國相比,印度芯片行業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缺乏政府的有力支持。不過,這些問題有望在短期內得到解決。”
不論如何,對于風險投資者而言,中國的吸引力仍然遠遠大于印度。印度半導體協會預計,2005年印度芯片市場的總產值為12億美元,遠遠低于中國的45億美元。
風投看好中國芯片行業
更新時間: 2006-05-01 10:56:2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