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賣方,多年來中國機床在國際市場就是低端、便宜的代名詞。作為買方,我們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即使花大價錢上門去買人家的設備,人家還高傲地說‘只給你10分鐘時間’。”沈陽機床集團總經理關錫友說,“從那時起咱就憋著一股勁,非要趕上他們不可。”那時,身為國產機床的領軍企業,沈陽機床的國際排名尚在40名開外。
沈陽機床和整個中國機床界為爭這口氣,歷經了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和奮斗,終于迎來國內機床市場需求飆升的大好機遇。這幾年機床市場好到什么程度?全行業加班加點,產量以年均30%以上的幅度增長,還是供不應求。可就在國內機床大廠小廠紛紛為難得的發展機遇高興的時候,沈陽機床領導卻頭腦清醒:盡管我們的產銷有很大增長,但同國際先進機床企業的差距并沒明顯縮小。一個明顯的事實,國產機床產量增長迅猛,而數控化率卻在逐年降低,而進口機床的高端利潤遠高于我們。必須依靠自主核心競爭力扭轉中國裝備“出大力掙小錢”的現狀。
拐點終于在2005年出現了,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陳惠仁敏銳地捕捉到新的變化:國產數控機床國內市場占有率出現止跌回升;國產數控機床出口快速增長,機床進口勢頭顯著放緩。陳惠仁說:“這說明咱國產機床經過幾年厚積蓄勢,技術創新已到收獲階段,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大為增強。”
如果說以前國產機床處于幼稚期,那么,如今以沈陽機床為代表的國產數控機床骨干企業已開始走向成熟。且看沈陽機床表現:產值數控化率由“九五”時期不足10%上升至52%;中數控機床成批量進入國家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高端產品實現出口額突破5000萬美元;發展實現由本土兼并重組向跨國經營轉變,由產品經營向品牌和資本輸出轉變。成熟還表現為一種對質量負責到底的勇氣。去年以來沈陽機床實現了兩個全國首創:一個是對出現質量問題的數控機床實施召回;另一個是跟蹤客戶實施全程服務。沒有實力能行嗎?如今早已不是拼規模的時代了。
論數控機床產銷量,沈陽機床很早就是世界了。可沈陽機床不愿拿這個“世界”說事兒。
為啥?因為機床單品附加值低,10臺銷售收入不抵人家1臺。所以,盡管以前中國機床業產量高歌猛進,可世界上一些機床業巨頭連正眼都不瞧一下,人家早就看清了咱們的軟肋———缺乏核心競爭力。
從過去被人家看不起,到現在讓國際競爭對手心生敬畏,沈陽機床的“核裂變”是怎么發生的?關錫友說:“創新使我們贏得尊重。”他以外方代表身份在德國首屆機床峰會論壇上談到:“我們對復制不感興趣,我們要在世界范圍內尋找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如潮掌聲表達了國際同行的贊許。他們開始密切關注沈陽機床的變化,幾次國際機床業展會,他們看到沈陽機床搬出的都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世界機床制造業的前幾名,目前都把沈陽機床集團列為在全球范圍內的主要對手。“沒有創新就沒有自主品牌,沒有自主品牌就沒有國際市場,沒有國際市場份額就沒有話語權。更不要說參與制定國際行業標準。”關錫友這樣認識創新與發展的關聯度。
“在上海機床展會上,我們邀請了33家海外代理商。我們現在已不滿足于和國際競爭對手在中國市場競爭,而是要與其逐鹿全球高端市場。我們不滿足于產量世界,而要把產值、技術附加值和綜合競爭力三項世界作為奮斗目標。”陳惠仁一連用幾個“不滿足”來闡釋沈陽機床今后的發展方向。沈陽機床人的希望是:2005年躋身世界10強,2007年沖擊世界5強。
讓國產機床擁有國際話語權
更新時間: 2006-04-18 13:53:2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