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BEA宣布中國電信技術中心成立,并將該動作作為鞏固和擴大其中間件產品在電信市場地位的一項關鍵舉措。而這也是BEA在全球范圍內的家電信技術中心。之后數天,富士通也在上海建立了平臺解決方案中心。
而此前一個多月,IBM也成立了中國創新中心。
國際巨頭們這些急驟卻相互分隔的動作隱含著一些內在的主線和思路。除了作秀因素外,國際巨頭們正在競相為在中國市場擁有更強勢話語權而進行技術戰略落地。
從“制造中心”向“創造中心”的轉化已經從一句空泛的口號變得日益現實。隨著中國市場對IT巨頭們整體業績影響的加大,這里已經不再僅僅是傳統說法中的“制造中心”。
盡可能地接近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是IT廠商們將技術中心轉移至中國的重要推動力。僅以電信行業為例,根據信息產業部公布的2006年電信業目標,全國電信業收入將達到6390億元,至少增長10.2%;運營增加值將達到4280億元,同時電話用戶數至少新增7800萬,固定資產投資則保持在2000億元左右。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構建一個靈活且具備強大支撐能力的IT架構必不可少。因此,用隨時隨地的服務和技術支撐能力來獲得運營商的青睞成為了廠商們不約而同的想法。
實際上,這種技術落地的效果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顯現。憑借超過1000人的中國技術中心,埃森哲、畢博等咨詢廠商入主了國內電信運營商IT規劃和實施的各個環節,并擔負起國內電信業IT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運營商越來越關注不間斷運營和服務質量的今天,將技術支持隊伍建在運營商的家門口,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
可以看出,國際IT巨頭們在中國市場的洗禮下越來越務實,這使得本土廠商們以往所標榜的“無縫服務”模式已然優勢不再。在這種狀況下,接下來該如何競爭將成為所有人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尋找藍海”,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并非那樣容易。
IT服務先要技術落地
更新時間: 2006-04-19 09:37:13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