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賽迪顧問的估計,全球目前嵌入式軟件市場的規模超過400億美元,而且每年以超過12.5%的速度在增長。在中國嵌入式市場規模已超過200多億元,預計未來三年中國嵌入式軟件產業仍將有高達24.5%的年增長率,而到2008年中國嵌入式軟件市場規模將達到550億元。這將是中國軟件產業里非常亮麗而又充滿活力的市場。它像一個神經末梢一樣,把信息技術的活力蔓延到了各行各業各個角落。正因為這個市場如此的巨大而有活力,使得全球IT巨頭紛紛涌入嵌入式市場,IBM、微軟、SYBASE、甲骨文等等都紛紛宣布進軍嵌入式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嵌入式產業如何進行選擇?
操作系統沒有形成壟斷
賽迪顧問分析師錢磊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目前嵌入式市場的主要操作系統分為三類:一類是實時OS,主要包括VxWorks(WindRiver公司)、pSOS、QNX、Nucleus,他們目前主要應用在專屬的工業領域,這個市場相對成熟。另一類是非實時OS:主要有微軟的windows mobile、Symbian OS和Plam OS,還有一類是Linux系統,它既有實時OS,也有非實時OS。在錢磊看來,不同的操作系統各自在每一個市場活躍著,并沒有形成完全的壟斷。
相對而言,微軟的嵌入式平臺和Linux平臺是目前業界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微軟強大的實力使得它來勢很猛。近微軟嵌入式部門營銷總經理Scott Horn來北京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在近一季,它的嵌入式部門已經贏利2000多萬美元,實現了贏利,而且是微軟所有業務部門中成長快的一個。因為微軟平臺開發容易,有比較完善的開發工具,有很好的技術社區,這是Linux所不能比的。不得不讓人擔心它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桌面市場的可能。
但是,來自Linux陣營并不這么看。中科紅旗副總裁史興國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Windows它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微軟不是做嵌入式起家的,相對來說也沒有什么太多的積累,所以和Linux比起來沒有太明顯的優勢,大家機會還是比較平均的。而中國企業在Linux平臺上去搭建嵌入應用,可以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受他人限制。
對于這兩個平臺,甲骨文(中國)公司嵌入式業務總監胡德旺回答《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Windows與Linux的競爭在一定時期內將在很多領域內持續。總體來看Linux的開源思想和成本優勢性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嵌入式軟件開發商的認可和支持;Windows本身代碼冗余、能耗過高等技術缺陷雖然還難以在短期內適應很多嵌入式產品開發的需要,但由于微軟公司在技術不斷積累和優化之外強大的市場滲透能力及PC用戶體驗的延續性和應用程序開發的便利性,使得其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難以阻擋。
嵌入式應用平臺競爭白熱化
各個軟件巨頭都加大了對嵌入式市場的投入。今年3月,甲骨文宣布在亞太地區和中國成立嵌入式部門,將其在數據庫和應用領域的優勢延伸到嵌入式市場,目前主要鎖定的領域是3G移動通信、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緊接著,微軟全球負責嵌入式部門的營銷總經理訪問北京,目的是加大嵌入式部門在中國的各種合作支持。加上此前已經進入的IBM和Sybase,這個市場的競爭今年更為白熱化。
中科紅旗副總裁史興國認為,造成這些巨頭紛紛進入這個市場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場正在成熟,另一方面,也是說明在后PC時代,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進一步挖掘新的成長空間成為他們的必須選擇。
賽迪顧問分析師錢磊認為,目前基于嵌入式數據庫應用的市場需求已經進入加速發展的階段。但應用需求多種多樣,計算平臺也是各有特色,還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做到一統天下,整個市場的需求空間仍然很大。但目前活躍的還主要是國外的品牌,國內做移動數據庫的品牌基本上已經消失。
在競爭激烈的嵌入式應用平臺,微軟對于IBM、Sybase、甲骨文等等的進入頗不以為然,微軟公司移動與嵌入式產品部營銷部總經理Scott Horn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嵌入式領域有它的特殊性,IBM和甲骨文大張旗鼓進入這個市場,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性,沒必要非得在寬泛的領域做應用平臺。客戶想要做的就是為每個應用創造出獨特的、適用的專門設備。”
東軟的技術總監助理孟令軍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隨著嵌入式軟件的平臺化、標準化的發展,競爭的主要焦點在于誰能夠提供更好的針對應用市場的平臺。這個平臺應該是差異化的,例如針對汽車電子、工業設備等。也就是說以操作系統為核心,提供集成化的嵌入式平臺,包含面向特定市場的中間件。
標準不是束縛應用發展障礙
目前嵌入式軟件在中國發展很快,但是也一種說法認為,目前針對嵌入式市場還沒有成熟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嵌入式的發展。
但是,這個觀點基本上都遭到了來自廠商的反對,微軟的Scott Horn認為,如果在平臺和OS支持所有的業界公開標準,其實沒有必要在嵌入領域再定制標準,因為嵌入式市場非常寬泛,涉及的領域也很多,標準應該在各個應用層面上。
甲骨文的胡德旺也認為,標準不應該成為束縛豐富多彩的應用發展的障礙,標準也應該是在市場競爭、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人為規定的標準如果不能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也將是成為一紙空文。
“標準應該是層次化的,分別在數據層(數據交換標準)、應用程序層、GUI、內核API等不同層次分別制訂相應標準。”賽迪顧問分析師錢磊說,“而且不同的應用領域有各自的標準。在標準方面政府應該積極推動產業協同,爭取盡可能多的企業參與標準的制訂工作。”
中國嵌入式產業應攜手
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分析師和廠商都談到了中國目前的嵌入式發展的瓶頸,復合型人才的缺乏、知識積累的不夠等等,雖然說在嵌入式基礎平臺基本上是國外軟件巨頭的天下,但其實并不影響中國的嵌入式產業發展,中國企業完全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開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東西,中國有巨大的應用市場,制造水平的提高和中國正在興起的開源軟件的運動和政府的支持都為中國的嵌入式軟件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盡管如此,中國嵌入式產業的發展依然面臨很大的挑戰,賽迪顧問錢磊認為,區域與應用行業的不平衡發展;產業鏈不完整;產業協同不夠等等都是中國嵌入式發展的瓶頸。中國的嵌入式產業需要加強合作,相互協作依然是中國嵌入式發展需要繼續推進的重要環節。
嵌入式標準不是問題 協作是關鍵
更新時間: 2006-04-27 14:48:0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