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終目標,是使我國的整個電子終端產品制造業能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提高終端產品的附加值,具備與世界強手的競爭能力,徹底改變目前"我國的企業組裝,國外的企業掙錢"的局面。從這個目標看,我們必須大力促進終端產品制造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的密切合作,乃至使這兩個產業實現融合。
協同作業的設計方法已成為主流,它們的商業模式已從簡單的ASIC提供,轉入向為客戶提供"芯片+軟件",包括功能模塊,直至示范樣機的完整系統解決方案發展。但是,我國現有的大多數系統整機產品設計及其應用,基本上也都是引進國外的技術方案,按照別人的技術路線圖(包括技術標準)跟蹤,甚至在核心IC及其軟硬件開發平臺上,一味追求"洋貨",國內缺乏"整機與芯片聯動 "的資源整合和集成的環境和機制。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副秘書長趙建忠強調,若不從新階段我國信息產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在資金、市場、人才等各環節完善地構建起具有良好市場機制、體系化的IC設計產業化的創新環境,其跨越式發展進程必然受到制約,乃至陷入被動局面。"在整機與芯片聯動方面,必須以自主創新為主線,在政府信息化系統設施及其終端產品的采購政策中,應設定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軟件'的一定比例的約束條件,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支持的涉及信息技術的重大專項的規劃中,應扎實建立起'整機與芯片聯動'的相應機制和政策,包括合作管理模式。以幫助我國中小IC設計企業和國內系統整機廠商共同建立起從技術標準、系統架構、'芯片+軟件'設計和制造,直至服務內容的生存鏈和價值鏈。"趙建忠認為。
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半導體產業鏈的各環節以及與整機之間應是一個有效的合作共同體,既能相互促進、又能相互得利。IC產品的市場是整機企業,IC產品的需求規格往往由整機企業提出,IC企業隨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獲得整機企業的認可又有一個過程,IC產品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整機企業的應用量,當然,IC產品也影響著整機企業的價值增值。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IC設計企業弱小,整機企業創新研發不足,導致整機企業和IC設計企業的互動很少,除了華為、中興等少數企業在自己企業內部形成IC產品的鏈條外,其他多數企業和應用領域都沒有形成有機結合的產業鏈。促進這些產業鏈的建立和發展,對提升整機企業和IC設計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意義重大。深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生明認為,政府應在政策層面鼓勵整機企業和IC設計企業的緊密合作,提升整機產品中自主知識產權的 IC使用率,在通信、數字電視、信息家電、手機等優勢領域形成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產業鏈。具體措施有鼓勵整機廠商投資創辦或收購IC設計企業,鼓勵整機廠商與IC設計企業開展合作研發活動等。
企業作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是實現科技成果產業化、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選擇。就一般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而言,在自主創新過程中,必須主動與系統整機廠商緊密聯合、優勢互補,從產品設計源頭開展自主創新,發揮主體作用。
國內缺乏整機與芯片聯動機制
更新時間: 2006-04-27 10:37:1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