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全球的汽車制造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宣布,去年實際虧損額為106億美元。通用汽車自去年3月就舉步維艱,現在到了申請破產保護的階段,其命運在引起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同時,也在警示中國汽車產業界。
謹防極度擴張下的“大企業病”
通用汽車面臨困境,背景十分復雜。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通用公司是在不斷擴張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在發展當中遇到的困難。
通用汽車是全球的汽車制造公司,年產量在800萬輛以上,曾一度超過1000萬輛,去年產量在900萬輛左右。有關人士認為,汽車企業的擴張要避免“大企業病”“跨國公司病”。盡管不斷擴張帶來了世界的產量,可時間一長,“大企業病”就會發作。通用汽車為了加快對市場壟斷的步伐,規模擴張太快,出現了薄弱環節,特別是遇到了財務上的困難。通用連續5個季度虧損,到去年底虧損總額86億美元。作為跨國公司巨頭,通用汽車每年為股東支付的紅利一直較高,因此稅后利潤積累就少一些。在連續虧損情況下,通用汽車自我積累還要進行研發投入,無力彌補虧損,制約了企業擺脫困境的能力。
通用汽車也許看到了“大企業病”的危害,近大規模減持鈴木汽車公司的股權,并賣掉旗下的金融部門———通用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這是極度擴張下不得不采取的斷腕自救之舉。此外,通用汽車準備關閉十幾家工廠,這意味著通用汽車產量每年將降低100萬輛左右。日本豐田極有可能在把美國福特公司趕下全球第二大汽車制造商的位置后,直接取代通用汽車的“老大地位”。
一定要有消化巨額成本壓力的辦法
在汽車產業界,產量,利潤未必,其原因就在于高成本、低回報。如何消化巨額的成本壓力,正成為國內外汽車企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問題。
從世界汽車產業格局看,通用汽車產量世界,可從利潤上看,日本豐田世界,其利潤甚至超過了美國通用汽車與福特汽車兩大公司的總和。成本決定利潤,有關資料顯示,日產公司生產一輛汽車耗時不超過16個工時,比通用少8個工時,比福特少10個工時,而其平均每輛車2069美元的利潤遠遠超過通用汽車。
二戰后,美國規定大的壟斷性企業主要由企業自身來負擔職工的福利待遇。通用汽車員工眾多,擁有美國完善的員工退休制度、醫療保險計劃。在這種情況下,通用汽車勞動力成本較高,公司要為雇員支付巨額的醫療保險、養老金。因此,在汽車產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消化巨大的勞動力成本就比較困難。2000年以后,通用汽車的產量從1200萬輛一路下降。
如果要降成本,就不可避免地要波及員工利益。自去年通用汽車裁減3萬名普通工人后,今年3月底,通用汽車又宣布裁減數百名公司“白領”雇員。雖然這些舉措會給雇員和他們的家庭帶來困難,可這是公司走出困境的必要一步。
中國一汽集團有關人士認為,在價格占主導的市場競爭中,成本控制是成敗的關鍵。為推動企業降成本工作,近年來,一汽集團投入2億元用于131項技術改造,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后五年,一汽集團還將投入巨資用于節能技術改造。
汽車產業發展應注重非產業因素制約
吉林省政府汽車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白緒貴分析認為,通用汽車面臨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其產品油耗大、不經濟的形象在消費者心目中沒有改變。
白緒貴表示,汽車產業發展會受許多外部非產業因素制約,這是中國汽車企業應從通用汽車身上吸取的教訓。通用汽車面臨困境有一個大背景,即全球性能源緊張,而公司多年來對能源戰略的研究不夠。由于石油供應緊張,全球性的成品油價格上漲,通用汽車沒有中低端、油耗小的產品,市場占有量下降。
“汽車產業的發展戰略必須與節能、環保、交通等一些外部因素聯系起來,綜合考慮,而不能把著眼點都放在汽車本身的發展上。現在看,國家能源戰略是汽車產業發展必須重點考慮的一個部分。”白緒貴說。
事實上,美國本土消費者對偏高的通用汽車價格也不太接受。中國汽車產業界應該看到,美系汽車的特點是設計寬敞、大方,屬于中高端市場的產品。可通用汽車這次面臨的困難,恰恰同公司長年堅持高端市場不變的思想有關。“有兩種方法可以使公司狀況好轉--大幅度削減開支和生產顧客真正想買的新型汽車。顯然,對于后者,通用做得不夠。”美國一位財經界人士分析說。